第四十四章 不速之客(1/2)

这十九套新衣里头还包括了一套七件的衣服,那套衣服是仿照官服做的,这也是北宋的风俗习惯之一———张祖虽然只是一介布衣并没有做过官,但一般大户人家的男人死了,家境殷实的人家都会买一套仿官服来给死者穿,这样也能让在地下的祖宗有颜面。

杜氏给死去的夫君穿“官服”时哭得十分伤心,每给张祖穿上一件衣服,她便要拿起帕子抹半天眼泪,而杜氏一哭、陪着她给张祖穿衣服的众人也跟着掉眼泪,于是这穿衣的过程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时辰。

待衣服穿好了杜氏又扑在张祖身上哭了半天,众人劝了她许久她才起身,让仵作将张祖抱起来放到了吉祥板(停尸版)上,随后仵作在阴阳先生的指引下,将吉祥板移到了灵堂里。

此时正值盛夏、天气十分炎热,出殡可谓是迫在眉睫,但张光这次出游游得有些远,一时半会儿也无法及时赶回来,让主持着家里大局的尤氏日夜发愁———这大热天的,张祖的遗体哪经得住放?要是发酸、发臭那可怎么办?

后来还是年纪大、比较有经验的刘婶给尤氏出了个主意:“夫人,我听说城里那些有钱人家,年年冬天都会在地窖里存些冰,来年夏天好用来消暑!不如我们上城里寻一寻,看有没有什么地方能买几块冰回来,搁在灵堂四角降一降热气。”

虽然尤氏不觉得放几块冰就能让张祖的遗体不发臭,但她一时也想不出别的什么更好的法子来,加上张老爷子早就发了话,说必须等张光这个兄长赶回来、张祖才能大殓,于是尤氏最终只能采纳了刘婶的提议,立时开了钱匣子让刘婶拿着银钱、带上几个长工上城里去买冰。

这泉州城里还真有人做“冬季囤冰、夏季用来换钱”这种买卖,因此刘婶很快就花两吊钱买了两箱子冰,由那几个长工抬着回了张家。

冰一买回来,尤氏马上命禾花在灵堂四个角落都搁上铜盆,随即让长工把装了冰的箱子抬了进来,分别倒在四个铜盆里,灵堂里立时就凉快了许多。这两箱子冰算是解了尤氏的燃眉之急,令她安下心来,每日守在灵堂、只等张光归家。

且说张光本是邀了好友一路北上游山玩水,想着反正再过不久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便要开考了,便打算索性北上到东京便住下来,一直住到参加完科举再踏上归途。不料张光才刚刚踏上前往东京的途中,便接到两位弟弟遇难的噩耗……

张光得到消息后大惊失色,就地换上麻布孝衣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回家中,一到家就扑倒在张宗和张宗的灵前嚎啕大哭,哭两位弟弟怎么比他这个大哥先走了一步,尤其是张祖才二十来岁且刚刚成亲没几年。

而张光归来后,丧事也总算可以开办了,尤氏很快就请阴阳先生选了个宜出殡的吉日,紧接着便是大敛、下葬、款待前来吊丧的亲朋好友,七天后再接着做头七……一连忙了十来天,张宗和张祖两兄弟的丧事才得以办妥当。

但这丧事虽然办妥当了,家里那悲伤的气氛却一直没有散去———张老爷子一连没了两个儿子,这沉重的打击让他一直卧床不起、连送儿子的棺木出门都要认搀扶着;王氏和杜氏则是整日里什么都不做、只呆呆的坐在屋里哭,似乎多哭几回她们的夫君就能回来般。

家里那凝重的气氛让妙儿几兄妹都自觉的比平时乖了许多,每天都不吵不闹、只乖乖的做自己该做的事,让尤氏能够把精力放在安抚两位弟妹、以及照顾公爹上。

但张家此次出事带来的后患,并没有因张宗和张祖的去世而消除,而一些不可避免的后患,也让张家办完丧事还不到一个月、就迎来了几个不速

之客……

这一日妙儿正和张大郎、张三郎一起在院子里练大字,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和嚷嚷声,紧接着妙儿便听到自家的大门被人粗鲁的拍得“啪啪啪”直响。那刺耳的响声让妙儿兄妹三人一起回头看去,发现自家大门外不知何时堵了一群人,领头的几个看上去有些凶神恶煞,也正是他们在用力的拍打张家大门。

张大郎见来者似乎有些不善,当下便往前迈了一步、把妙儿和张三郎挡在了身后,并且挺直身板、不亢不卑的问了句:“你们到我家来有什么事?”

一个满脸都蓄着络腮胡、穿着土黄色长衫的中年汉子闻言,下意识的住了手、把张大郎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番,见他只不过是个十岁上下的孩子,当下就不耐烦的冲他甩了甩手:“我们要找你们家能够当家作主的人,你一小屁孩什么都不懂,一边玩去别多问!”

黄衫汉子说着顿了顿,才口气不善的补了句:“去!把你家大人给我叫出来!”

张大郎知道堵在门口的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