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妙儿学女红(1/2)

妙儿始终觉得一个女孩子没了门牙,是件十分尴尬和有损淑女形象的事,因此哪怕尤氏说了这牙得很久才能重新长齐,妙儿还是决定在牙没长齐见前不出门见人,老老实实的窝在家来———反正妙儿前世就是个宅女,眼下只是换个地方宅罢了,对妙儿来说难度也不是太大。

尤氏见妙儿心意坚决,仔细的琢磨了一番后,主动提议道:“既然妙儿你要在家里闷上一段时日,那从明儿起娘亲教你针线活可好?反正你平日里也只花半天的功夫读书识字,剩下的半天功夫正好可以跟着娘亲学些手上功夫。”

妙儿早就知道北宋的小娘子到了一定的年纪,家里的女性长辈就会开始教导她们各种女红活计和一些简单的灶上手艺,若是有条件读书识字的小娘子,长辈们还会逐步教导她们如何管家、操持家里的大小事务,好让她们将来能够成为手巧贤惠的小娘子、为嫁人增添一项优势。

按理说妙儿今年已经五岁了,早在四岁左右其实就应该先学着穿针引线,毕竟女红手艺是判断小娘子是否心灵手巧、温婉贤惠的最重要标准。

不过妙儿因急着通过阅读书籍、来了解所处时代的各个方面,因此早在四岁那一年就主动拉着张大郎,以好玩新鲜为借口缠着张大郎教她读书识字,且还学得似模似样、颇有小神童的架势……

于是尤氏见了,便打破规矩索性让妙儿先读书识字,想着再过一两年再开始教妙儿女红。而眼下妙儿正巧因爱美哪里都不肯去,只肯躲在家里,于是尤氏才会生出开始教妙儿女红的念头来,反正学女红最能打发时间了。

妙儿对古代的刺绣手艺早就十分感兴趣,因此尤氏一说她就频频点着小脑袋,满脸期待的说道:“好,妙儿要学绣帕子!娘亲,我们吃过早饭就开始学好不好?”

尤氏见了妙儿那猴急的样儿,忍不住伸手刮了妙儿的小鼻子一下,还不忘先把丑话给说在前头:“好,不过妙儿你可得耐住性子才行,别没坐一会儿就坐不住了,你看娘亲和刘婶她们,平日里可是一拿起针就会坐上一下午。”

“妙儿一定乖乖的听娘亲的话,不会学一会儿就到处乱跑。”妙儿拍着小胸脯连连保证道,保证完便急不可耐的拉着尤氏去堂屋吃饭,一副迫不及待想学绣花的样子。

于是从妙儿掉了门牙那天开始,尤氏每天都会抽出小半天功夫,亲自教妙儿穿针引线。而妙儿直到正式开始学习如何拿针用线,才知道一开始她也就只能学如何穿针引线、以及如何在一块小料子上缝缝补补,压根就没资格学“绣花“这一“高层次”的手艺……

这妙儿前世好歹也能自个儿用针线缝个扣子什么的,因此尤氏教的那些基本功妙儿很快就学会了,再练个个把月妙儿就能把针线用得似模似样、也有几分熟练了。

而妙儿把基本功练熟练后,不但强迫张三郎同学剪下一颗扣子,让她有机会展现手艺替他重新逢上,还真真正正的替张大郎补了一回衣裳,把衣裳上的一道小口子给逢密实了。

虽然那衣裳补完后针脚看着有些不齐整,但这好歹也证明了妙儿已经掌握了针线活的基本功,剩下的便只是熟能生巧和日积月累的练习……

于是妙儿很快就缠着尤氏、撒娇让尤氏教她别的,而尤氏见妙儿对针线活如此有天赋,心里倍感自豪的同时也打起了精神,不再只教妙儿那些简单的活计,而是开始教妙儿如何配色、配线以及如何描绣各种物事会用到的花样子。

尤氏先前因对妙儿十分溺爱,所以才迟迟没拘着妙儿、让她学那些小娘子该学的物事,总想着让妙儿再无虑无

忧的多玩几年,玩够了再开始学那些物事。

因此眼下尤氏见妙儿竟对女红感兴趣,便趁着这个机会带妙儿去城里几间大布店走了一遭,借着买布料的由头,教妙儿初步辨认了好几种质地不同的布料。

并且尤氏还细心的教会了妙儿许多选布料和用布料的本事———例如哪一种质地的布料适合用来绣帕子,哪一种质地的布料适合用来做荷包和锦囊,以及哪一种质地的布料适合用来做扇套等物事。

妙儿还没到学做裁布做衣裙这个阶段,因此尤氏暂时没教妙儿如何挑选做衣裙的布料,不过却也大约带了一句,让妙儿晓得内衣、中衣、外衣、裙子等,都得用不同的布料来缝制。

而妙儿也直到学会这些,才晓得古代的绣活并不仅仅是只要会“绣”就行了,还得学会许多和绣活有关的本事才行,毕竟用布、用线和各种配色,也是决定绣品品质的关键。

而这些都是妙儿以前不知道的,因此跟着尤氏学女红的时间越长,妙儿就越是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