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榜下捉婿(1/2)

苏福听了这话脸上有了浓浓的笑意,问道:“张小官人不是汴京本土人士,不晓得汴京有榜下捉婿这一风俗习惯,待您见了我们家老爷,自然就会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张小官人您放心,您可以带上家人一并过去,我们老爷只是想和您聊上几句……”

张大郎被弄得一头雾水,但那苏福对他毕恭毕敬、十分客气,常言道“伸手不打笑面人”,张大郎一时也不好和苏福翻脸,只能带着满肚子疑问、带上妙儿几人,和那苏福一起往街对面走去。

而这苏严早就已经下了车,见到张大郎一行人先是上前客气寒暄了一番,随后才进入正题、直截了当的说道:“恕我冒昧,我想问问张小官人可曾婚配?”

见张大郎一脸茫然的下意识摇头,苏严心里一喜、马上接着问道:“那我想招张小官人为我苏家的女婿,不晓得你愿不愿意?张小官人你放心,我知道你是家里的长子,我不会要求你当上门女婿———就算我开口要求,我想以你的性子也肯定不会答应!我们苏家虽是在汴京扎根的人家,但我不会强人所难。”

苏严的话像是一记平地惊雷,把妙儿一行人炸得满脸震惊并面面相觑,张大郎更是怔了好一会儿,才有些不知所措的开口说道:“我与苏老爷素不相识,与令千金更是素未谋面,这门亲事未免有些太过唐突了吧?”

妙儿也跟着说了句:“对啊,苏老爷,我们一家人都不认识你,你怎地偏偏相中我大哥当女婿?这事儿不但唐突、还奇怪的很啊!”

苏严却是笑眯眯的说道:“不唐突、不奇怪,我们汴京向来就有榜下捉婿的风俗习惯,只是你们不晓得而已!”

妙儿已是第二次听到“榜下捉婿”这四个字了,于是她忍不住好奇的问道:“苏老爷,你口中的‘榜下捉婿’究竟是什么意思?你不解释清楚,我们还是只会觉得您的举动唐突且奇怪!”

“你们是从外地来的,也怪不得你们不晓得这个规矩,不过没关系、我马上仔细的和你们说叨、说叨,这榜下捉婿嘛……”

待苏严仔细的解释过后,妙儿等人才明白所谓“榜下捉婿”,其实是汴京十分流行的一种风气。简单来说就是一到贡院放榜之日,各地富豪乡绅就会全家出动、候在榜下,见了一脸喜色的书生一不问家世、二不问人品、三不问籍贯,只要是登第士子就会争相挑选为女婿!

当然,也会有些人家事先暗暗的打探清楚、这一届考生的家世背景,到了放榜那一日专门候在榜下,等着逮一早相中的那几个书生回去当女婿……

于是一日之中,把“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两件人生幸事全占了去的人,竟十有八九……那情形简直就跟“抢亲”没什么两样,不过这抢的是女婿而不是新娘子,因此坊间的老百姓笑称此举为“榜下捉婿”。

不过那些登第士子,却不是个个都喜欢当人家的乘龙快婿,要是碰上不愿意被招婿的人,那些在汴京城里早就扎了根的富绅便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甚至有的还会以势压人,不管你家里有没有糟糠之妻、都非要你娶他们家闺女不可。

可惜张大郎虽然知道这是汴京城流行的风气,也知道有不少登第士子巴不得摊上这样的好事,从此靠着岳家在汴京城扎下根来。可张大郎却生性不喜欢攀权富贵,他也压根就还没想过成亲一事,只想先把弟妹都安顿好了再说。

于是张大郎当下便拒绝了苏严的好意,道:“张旭多谢苏老爷的厚爱,不过张旭暂时没有成亲之意,也觉得高攀不起苏家小娘子,还望苏老爷见谅。”

妙儿也不赞成自家兄长娶个见都没见过的小娘子为妻,更不想把张大郎的亲事和任何利益挂钩!且这北宋本就有相媳妇儿的规矩,张大郎若真是要娶妻、再怎么着也得事先晓得对方长得是圆是扁才是!

于是妙儿马上和张大郎同仇敌忾,一脸正色的补了句:“没错,我大哥的亲事我们自有主张,苏老爷您还是另行替令爱择婿吧!这一届的新科士子有数百人,我想苏老爷一定能找到个胜过我家大哥的佳婿。”

妙儿说完便拉着张大郎快步离开、生怕走慢了张大郎被人逮回去当女婿,张三郎和巧娘见状马上机灵的跟了上去,把苏严等人堵在了身后,一行人打算忘掉这个小小的插曲,高高兴兴的去买点好酒、好菜回家庆祝……

没想到妙儿既然才走出不远、背后就传来了一声怒气冲冲的娇喝:“张旭你给我站住!我到底哪里不好,让你一口就回绝了这门亲事?!”

原来躲在车上的苏二娘把先前的对话都听了个一清二楚,她的心情本来是又紧张、又激动,苏严把张大郎叫来时她一颗心更是“砰砰砰”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