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米糊被“偷”(1/2)

尤氏说着便重新把妙儿放回大床上,并冲马氏说了句:“我看先把这碗米糊搁在矮桌上,等妙儿饿了再喂她吃也不碍事,现下还是先让妙儿再睡上一会儿吧!”

尤氏说着便拉着马氏一起出了屋,大有让她别在屋里吵妙儿的意思,马氏见状只能满心不甘的跟了出去,不过临出屋前她还是回头看了矮桌上的米糊一眼,似乎还是不死心、想让妙儿早早的把那碗米糊给吃了。

一直到尤氏和马氏都走了、妙儿才悄悄的松了一口气,随后也顾不上喝什么下午茶了,直接闭上眼继续睡大觉、打算用睡眠来麻木饥饿。

妙儿这一睡,再醒来时窗外已是晚霞满天、日头也只剩下一小半挂在山头。妙儿看完窗外的景色再一扭头,见那碗早就凉了的米糊依旧搁在矮桌上,心里顿时“咯噔”一下立马又犯起愁来了,心想究竟要怎么做、她才能把这碗米糊给和谐了,它一直搁在矮桌上、对妙儿来说就是个潜在的隐患啊!

就在妙儿愁眉苦脸的盯着那碗米糊想办法时,垂在门上的帘子被悄悄的拉开了一条缝而,随后一个矮小的身影慢慢的钻了进来。只见那个小人儿只趴在到床沿看了妙儿一小会儿,很快就丢下妙儿紧紧的盯着矮桌上的那碗米糊看,嘴角似乎还隐隐约约的淌下了几丝口水。

那个小人儿双眼放光的盯着矮桌上的那碗米糊看了许久,最终有些艰难的扭过头看了看妙儿,看起来似乎在“要不要把妹妹的米糊抢去喝”这个问题上痛苦的纠结着,而妙儿一看到那小人儿脸上满是纠结和垂涎之色,便在心里暗道了声“不好”……

原来这个突然钻进屋的小人儿不是张大郎、也不是张三郎,而是三房马氏生的小子张二郎。这张二郎虽然和张大郎同岁、早就过了吃米糊的年纪了,可偏偏他打小就爱吃米糊,一直到眼下四岁了,还总爱缠着马氏给他磨米糊吃。

为了这事马氏没少教训过张二郎,更是强制张二郎不准再吃米糊,免得吃着、吃着一直像个长不大的奶娃娃,看着比小他两岁的张三郎还要稚气未脱。但马氏越是不让张二郎吃米糊、张二郎就越是想吃,也正是因为如此,眼下张二郎一看到搁在矮桌上的那碗米糊,才会把目光紧紧的黏在那儿不肯移开。

这样的情形让妙儿心里顿时十分着急———虽说那米糊是被张二郎他娘给做了手脚,可妙儿也不想最终报应落在只有四岁的张二郎身上啊,毕竟孩子是无辜的不是?

但无论妙儿心里怎么想,张二郎最终还是忍不住、伸手端起了矮桌上那碗米糊,随后只见他一脸歉意的看了妙儿一眼,便端着那碗米糊飞快的钻出了屋子、看样子是要找个地方大快朵颐去了。

由于那张二郎偷米糊的动作实在是太娴熟了,让妙儿当时只顾着目瞪口呆的看着张二郎端着碗一溜烟的跑了出去,一时竟忘了故技重施、使出必杀技来,最终错过了将张二郎拦下的最佳时机……

且先不说张二郎把那碗米糊端出去后如何,却说尤氏忙了一下午好不容易闲了下来,便忍不住又拉着刘婶谈论起那老道说的话:“刘婶,我看那老道长说得似模似样不像是骗钱的,若是妙儿真的如他说的那般会遇上大灾难,那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妙儿避劫消灾?”

“夫人你放心,那老道长不是说了会帮我们四娘一把吗?要是到时四娘真有了小灾验证了老道长的话,那回头老道长再上门时夫人多给他些香油钱就是,或是事后再请他帮着做场法事,一定能彻彻底底的把四娘的灾难都给除了去。”

这宋人做法事,一般都是讲究个“心诚”,而这心有多“诚”,往往同添了多少香油钱挂钩。因此尤氏一觉得

刘婶的话有道理,就赶忙问了她一句:“昨日洗儿时大家伙儿往盆里添的物事,都拣出来了没?”

刘婶答道:“早就拣好,我去拿来给夫人过过目?”

尤氏心里盘算着把昨日大家伙儿添盆的物事清一清、算一算,若物事还算是丰厚便一并送与那老道,算是替妙儿添的香油钱。这样一来除了能彰显张家的诚意外,也能替妙儿积点功德。因此刘婶话一说完尤氏便点了点头,示意她去将物事取来让她过目。

刘婶很快起身出了屋,折回来时手里已多了个木匣子,一打开就见里面塞满了各式各样的物事,有铜板子儿、碎银子,并几对专门打给婴孩戴的银手镯、银脚镯以及锁片儿。尤氏把那小匣子仔细的翻了翻,很快就从里头拣了块玉佩出来,若有所思的打量起那块玉佩来……

“这玉佩看着像是用上好的和田玉雕刻而成的,看样子应是值不少银钱、怕是比这一盒子的物事加起来都值钱,怎会有人拿如此贵重的玉佩来添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