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不和(1/2)

“大人,曾国藩可是李鸿章的老师……”

吴可下了命令,身边幕僚先是恭身应下,而后才满脸疑惑问道。

“呵呵,李鸿章是聪明人,不会跟曾某人保持绝对一致的!”

吴可轻笑着摇了摇头,眼中闪烁肯定神色,道:“要真是如此的话,曾某人剿捻的话,也不会拖成那副摸样!”

幕僚轻轻点头,显然也明白其中内情。

没了直属的湘军力量支持,曾国藩做什么都不方便。

在剿捻过程中,曾国藩想要调动手下淮军部队,竟然可笑的要通过后方的李鸿章,在战机转瞬即逝的剿捻战场,这样的做法只能是自讨苦吃。

“可以说,在剿捻战场上,李鸿章狠狠坑了他老师……”

说这话时,吴可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幸灾乐祸。

“眼下他所有的光,可以说都是踩着曾某人的肩膀所得!”

幕僚点点头,不知道想到什么脸色突然变得有些古怪起来,试探着问道:“大人您看,曾国藩剿捻失败是不是李鸿章故意如此?”

“这话可不能乱说!”

吴可闻言先是一愣,而后轻笑着摇了摇头,脸上满是说不出的嘲讽,道:“李鸿章,◎.≥.ne△t还没那么大胆子,要是稍有不慎以后还怎么在官场上混?”

虽说满清官场就是一摊浑水,但该有的规则一样不少,尽管可能私底下没人讲之当回事,可是在表面上却要主动维护,一旦触犯可是要犯众怒的。

幕僚跟着笑了起来,道:“李鸿章人出身可能不会有这个想法,可事实却是他最后摘了桃子……”

“那就把声传出去,让湘军那帮桀骜不逊的将官好好给李鸿章找点麻烦!”吴可眼珠一转立刻计上心头,当机立断吩咐道。

“大人此计甚妙!”幕僚眼睛一亮,急忙拍马恭维道。

……

果然,不久之后南方官场上摆弄流言四起,将李鸿章设计老师的桥段传得有鼻子有眼,海象事情真是如此一般。

李鸿章此时贵为湖广总督,耳目自然灵便得很,听到传言之后气听说气得够戗,却没办法出来解释。

解释什么,曾国藩不管是不是想要自污,他在剿捻过程中栽了跟头却是事实。

此外占了最大便宜的,也就是摘了曾国藩桃子的就是他李某人。此时的他就像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那啥也是那啥了。

而湘军那帮分散在两江各地任职的将官,还有遣散后在湖南当地主乡绅的官并说出来的话,就不那么好听了。

一时间李鸿章几乎成了湘军上下的眼中钉肉中刺,一时苦不堪言郁闷到了极点,其与湘军其余将官之间的关系本就一般,经过这事一闹更加冷淡,就是和老师曾国藩之间的私人关系也受到极大影响。

曾国藩此时正陷入直隶一堆破事之中难以自拔,听到传言之后十分纳闷,不知这种捕捉影的传言从何处而来,他在与湘军几员重将的书信来往中澄清了这些传言,可是不知道为何最后流言越演越烈那几位湘军重将却是无动于衷。

等到曾某人后来察觉不对想要出手挽救之时,却已经太迟了。

……

没办法,李鸿章便宜占得太大,湘军中早有人看他不爽了。

曾国藩当初剿捻之时,意在以湘淮军之克捻军之短,应该说是极为毒辣的。但是对于这种部署,特别是沿河堤筑墙设防,“闻者皆笑其迂”。时在后方的李鸿章也不以为然,致书襄办曾国藩军务并建河防之策的刘秉璋讽刺说:“古有万里城,今有万里墙,不知秦始皇千年后遇公等知音。”

然而,当他挂帅剿捻后,揆情度势,才体察到曾国藩战略部署的深意,然后便毫不犹豫效仿之。

因为这事,李鸿章得罪的湘军干将不是一位两位,特别是其效仿曾某人的做法,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清楚捻匪之乱,就更是惹湘军中人不爽了。

合着不是你剿匪时便站着说话不觉腰疼,等到丫的负责剿匪之时,便又厚着脸皮使用之前奚落过的手段,还它马给办成了……

纵观李鸿章剿捻战略的实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66年12月至次年5月间实施“臼口之围”,主战场在湖北。

李鸿章挂帅剿捻之初,只是提出了“用谋设间,徐图制贼”的原则性设想。而当时东捻军在突破曾国藩的贾鲁河、沙河防线后,迅速进入湖北,企图“驱西上,一入四川,居已蜀之利,一上紫荆关,合张宗禹攻陕西”。

东捻军集给在湖北钟祥臼口一带,拥众10余万。李鸿章认定这是聚歼捻军的好机会,于是调动湘淮军7万余人“分路并进”,其中包括湖北巡抚曾国荃的新湘军。

1867年1月捻军先在安陆府罗家集击败松字营,重伤统领郭松林。半个月后又在德安府杨家河歼灭树字营,阵斩淮军悍将罗定树。2月双方主力在安陆府尹隆河进行决战。清军主力一是淮军主力人马,一是鲍超所部霆字湘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