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祸国殃民(2/2)

为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的“六不皇帝”,怠政30年。

一个皇帝30年不做为,也就难怪人们会得出“明实亡于万历”的结论了。

积极做事的大臣被骂到死,想延续国祚的皇帝被骂得装聋作哑、龟缩不出。

骂得整个明王朝根脉尽断、生机全无。

朱元璋打下来并且苦心营造的这个江山,焉有不亡的道理?

清军入关以后,南明小朝廷虽说偏安一隅,但至少还有半壁江山。

手里还有几十万军队,还不至于说是苟延残喘,对付同样有几十万军队的清朝,还是有一定的翻盘可能的。

到了这个地步,最是应该文武一心、万众齐力维系运作、养精蓄锐的时候。

可惜那帮言官们似乎是唯恐明朝不亡,依然是扛着朝纲、道德的大旗或者是刀剑,到处“杀伐”不已。

他们“杀伐”的对象不是来势汹汹的敌人,而是在朝廷内部搞斗争、搞分裂、闹内讧。

常说“舌下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言官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搅得明朝皇帝当不好、大臣干不了、百姓活不成,最终败亡灭国。

但人们又很难去追究言官们的罪责。

因为语言是无形,而且其中任意一条可以致人死地的言论又都有大气堂皇、不可辨驳的道德支撑。

而到了明朝彻底灭亡,所有希望的火种都被唾沫星子浇灭之后。

那些曾经自认是道德高尚、公理化身、正人君子的言官们又怎么样了呢?

估计其中有为数不少的人迅速“顺天应命”“识时务为俊杰”转身投靠了清朝。

他们的气节、风骨转变之快、之大,估计他们也很难为自己解释。

到了清朝之后,明朝言官群体因“谏”而活、除死方休的狠劲,也就从此断了“法脉”。

因为他们面对的这个新主子脾气不好,敢骂就去死。

但凡那些难缠的人,欺负的多半是脾气好的。

一旦遇上了比自己更狠的角色,他们就立马变成了乖巧柔顺的可爱宝宝。

喜欢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请大家收藏:(.sodu777.net)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