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满载而归(1/4)

“放!”

“轰轰轰——”

十月中旬,应天府南京城江东门外码头之上,当十余艘五千料宝船进入停泊位,码头上的礼炮也一连作响十八声,以此庆祝下东洋船队的成功。

“乖乖……那么大的船,得运回来多少宝贝?”

“本该都是我们的……”

“嘘……小声些。”

码头上,除了维持秩序的上万上直兵马,还有数万前来看热闹的百姓。

当然,他们之中更多是码头上干活的力夫,其次才是看热闹的百姓。

不过在他们之中,也隐藏着许许多多前来打探消息的沿海商帮掌事和管事。

码头之上,朱棣站在黄帐之下,旁边紧跟朱高煦。

在他们父子身后,六部六府等百余名官员尽数到场。

似乎是要让他们看看下东洋的好处,朱棣特意将在京正四品以上官员全部都给叫来了。

其实群臣都知道下东洋有没有好处,但他们对于这个好处的概念十分模糊。

沿海商帮虽然有数百家,但实际上过得很好的只有拔尖的那堆人,剩下大部分走私的沿海商帮除去各种费用后,能赚的利润并不算高。

可眼下大明下东洋舰队将大明对日贸易垄断,可以说他们这次出航所得,等同江东、闽浙等大小商帮一年所得,甚至更多。

“砰!”

当船梯搭在码头的声音响起,郑和、杨展、杨俅等人纷纷下船,一路快走地朝着黄帐赶来。

“臣下东洋正使郑和,参见陛下、殿下……”

“礼仪免了,俺只想看你们所获几何。”

郑和带着众人走上前,试图行五拜三叩之礼,但却被朱棣叫住,甚至朱棣自己还上前扶住了郑和。

对此,郑和脸上笑容难以隐藏,杨展更是直接转身对后方跟来的几名指挥使示意。

几人明了,连忙命人开始将此次贸易所得搬下宝船。

相较于一百五十艘船满载出海,归来并携带货物抵达南京的只有十八艘宝船。

可即便如此,那满载而归的宝船也足以让人翘首以盼。

率先搬下宝船的是郑和坐船之上的上百个箱子,这些箱子的容积足够装下一个人。

它们容积虽然一样,可重量却并不一致。

有的箱子需要用板车推动,有的则是四个人挑着便从码头走来。

当它们齐刷刷被摆在群臣面前的时候,远处的宝船还在卸下货物,不多时便堆积近千个箱子。

瞧他们的动作是很难快速结束,因此郑和转身开口:“开箱!”

“哔——”

似乎经过彩排,郑和一开口,一旁的杨俅便吹响了木哨。

一时间,摆放在朱棣与群臣面前的箱子被一个个解锁打开。

“黄金!!”

“还有银子,这么多银子?!”

当第一排的箱子依次打开,不止是群臣倒吸了一口凉气,就连见惯了大世面的朱棣也倒吸了一口凉气。

为首的第一个箱子打开后,里面放着的是二三十根金锭,底下还压着规则不一的白银。

在它之后,第一排十个箱子中,几乎有一半都装满了白银,剩下的才是各类铜钱。

在朱棣都没有回过神来前,他脸上就已经洋溢了笑容,郑和也适时开口,并呈出一份奏本。

“此次下东洋贸易所得为黄金六千七百四十二两七分,白银三十六万九千六百余两,铜钱九十六万四千余五十二贯六百……”

“此外,还有生红铜三十六万四千余斤,苏木十二万一千六百斤,硫黄四十六万斤、马匹一千匹,各类商货四十六万余斤。”

郑和的礼单,仅从金银铜钱来算,便带回接近一百四十万贯,其余各类货物价值难以估算,但按照市价来算,不低于八十万贯。

可以说,这次下东洋的贸易所得,比朱高煦预计的还要多,起码二百二十万贯。

如果去除四十二万贯的成本,大明净赚一百七十八万贯,比预计收获要多出近五十万贯。

“好!!”

朱棣目光扫视这批金银铜钱,只觉得自己的鼻息都无比灼热,几乎要喷出火来。

如果不是群臣在场,他已经拿起那几十根金锭了。

“朕已经令人为将士们在刘家港、长安门分别准备了酒宴,军中正五品武官也在内廷武英殿准备了酒宴,现在便前往。”

朱棣高兴的拉上了郑和的手,脸上洋溢笑容的同时,转身眼看到了群臣的表情。

他们之中有人真情实感的高兴,有人则是皮笑肉不笑。

这一幕也被跟着转身的朱高煦所看到,其中真情实感高兴的官员并不少,而这也不难理解。

历史上的朱棣把下西洋所得都存在了内库之中,只有要进行什么国家工程的时候他才会大笔大笔的掏出,因此历史上群臣对下西洋几乎没有参与感。

要真的说参与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