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朝会前夕(2/3)

看不上眼,终究还是自己的亲儿子呀。

自己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学识比他当年高得多,人品也是满朝称颂。

唯一的问题,恐怕也就是稍微有点心思手软。

还有就是太过年轻,没有经历过什么风雨。

不像他们,在这个年纪已经开始跟随军打仗了。

可正如马皇后所说,这一次朱瀚不在燕京,如果有什么问题,朱标这小子也只能自己解决。

这对他来说,也未尝不是个历练的机会。

想到这里,朱元璋已经下定了决心。

拉过马皇后的手说道:“妹子就是厉害,被你这么一说,咱也觉得这样正合适。”

“不过……”朱元璋画风一转:“如果咱们什么都安排好了再走,那也跟以前没有什么区别。”

多年的结发夫妻,马皇后立刻就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

没想到,老朱竟然这么大胆。

顿时有些担忧的道:“这不太妥当吧?万一出了点儿什么问题怎么办?”

朱元璋哈哈一笑,毫不在意的到:“放心吧,只要牢牢控制住军权,就不会发生任何问题。”

“别的咱不敢说,但是跟咱一起起兵的这些老兄弟,绝对没有一个靠不住的。”

“只要那些人的手伸不到军队,不管发生多大的乱子,这个江山也乱不起来。”

马皇后还想再劝,朱元璋已经大手一挥:“行了,此事就这么决定,收拾收拾东西,咱们准备走。”

看到朱元璋这坚定的态度,马皇后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他太了解朱元璋了,一旦真正做出的决定,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

最关键的是,这种特别重要的决定,朱元璋几乎没有犯过错。

夫妻一场,马皇后自然选择相信。

就在马皇后准备离开收拾东西的时候,朱元璋却突然开口提醒。

“皇后,此事可千万不要告诉七五。”

马皇后的脚步微微一顿:“全都听你的就是。”

第二天一早,大明首府应天府,皇宫奉天殿内。

天还没有亮,朝廷的文武官员已经在此等候早朝了。

今天是大朝会,文武官员来的格外多。

许多人为了今天,不知道准备了多久的奏章?

因为事关重大,有些大臣甚至不止一次的小心翼翼地看一眼那些奏章,仿佛生怕不见了似的。

虽然每次大朝会都会发生不少事情。

但是对于朝廷上的文武官员来说,这也不过就是一次普通的早朝罢了。

谁也没有想到,接下来的朝会,会让他们终生难忘。

此时天色还早,所有文臣们全都聚集在朝房之中,等待三通鼓后太监宣布早朝开始。

因为不是正式的朝会,所以座次虽然还是规矩森严。

但是其他规矩,却也没有那么多。

许多大臣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窃窃私语。

有的,在说一些政务上的事情。

当然也有在闲聊八卦的,毕竟大臣们也是人嘛。

不过,现在说的最多的,依旧是大同府那边儿的赈灾情况。

毕竟现在这个时候,朝廷上下所有的力量都在开始支援大同府。

提起大同府,自然就免不了提起另外一个名字。

此时正在大同坐镇赈灾的英王朱瀚。

一个头发花白的大臣,摇头晃脑,痛心疾首的说道:“本官现在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啊。”

“只要一想到,大同百姓面临天灾不说,还要面临人祸,本官就心如刀绞。”

旁边一个跟他坐在一起的官员,听到他的话,脸都快绿了急忙压低声音制止道:“我的王大人呐,你就少说两句行不行啊?”

“这话也是敢随便说的吗,要是让人听到了,参你一本,那可不是说着玩儿的。”

姓王的大人眼睛一瞪,非但没有压低声音,反而高声说道:“有什么好怕的?本官说的难道不是事实吗?”

“四两,不对,现在是六两了,六两银子一石的粮价,古往今来都没有听说过,某些人为了银子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呀。”

“百姓们已经够苦了,却还要变着花样的搜刮百姓的银子,绝地三尺尚不及其万一吧?”

越说,那位王大人脸上的嘲讽之色就越浓,声音自然也是越来越大。

周围有不少人,听到了他们的话之后纷纷回避。

尤其是跟那个姓王的官员说话的官员,此时个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