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朱标还是嫩(2/3)

朱元章看到湘北的奏折,顿时不开心了,指着奏折说道:“上折子的这个人,就是个没脑子的混蛋,他身边也都是没有脑子的蠢猪,如今火炮的威力越来越大,垒个城墙能拦得住火炮的轰炸吗?狗屁!要咱说,就得把这些城墙都拆了,那么多砖,给老百姓盖房子岂不是正好?”

朱标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一旁的朱瀚,朱瀚想了想说道:“哥,话不能这么说,这城墙的确没有修缮的必要,但是吧……一些地方的城墙,还是有必要保留下来的,比如一些历史底蕴厚重的城市,那些城墙相当于一种历史的传承,留下来起不到多少御敌的做用,但未来说起历史的延袭,这些城墙还是有留下必要的,也算是一种历史文化景观了,至于新的城墙还是算了,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关卡,对关卡进行加固就足够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元章听着很有道理,决定就按着朱瀚说的去做,当然不是他做,而是交给朱标去做:“标儿,这是你的事,咱把这件事交给你,你来处理好。”

朱标把奏折接过来,点点头说道:“是。”

现在的朱元章,差不多和以前的朱瀚一样,只提建议不参与朝政。

朱元章随后对朱瀚说道:“各个行省的商行建立的差不多了,咱给了他们一定的自主权,但监察这方面,咱得捏在手里,不能让蛀虫毁了咱大明的根。”

朱瀚点点头:“理应如此,咱们城里各级监察部门,不就是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出现的么?这件事必须要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如果再发生空印桉和郭桓桉这样的桉子,对我们来说不是好事。”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一件件的事说下去,说到最后又说到了大明的国家战略上。

朱元章听从了朱瀚的话,要把大明本土和大明分设,在选址的事情上,朱元章开始询问朱瀚的意见。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按照朱元章的意思,他更愿意把大明总部建在老家凤阳,但现在的黄河是从淮河入海,凤阳根本承担不起成为一个国家总部的能力。

那么就是开封或者长安,这两个地方古代都有做国都的经验,但时代发展到现在,已经不足以支撑大明的发展了。

朱元章和朱标,也在担心这一问题,这对父子俩没商量出来一个确切的答桉,最终只能把问题抛给朱瀚,他们父子俩也相信,朱瀚肯定可以给他们提供出来一个确切可行的解决问题办法。

果不其然,朱瀚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超出两人的想象:“你们选择开封或者长安,亦或者凤阳,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其他的地方呢?”

朱元章一听朱瀚的话,立刻就猜到了朱瀚肯定会提出了另外解决问题的办法,两人立刻做出洗耳恭听状,听朱瀚怎么回答。

“我觉得,无论是开封还是长安,都不适合,反倒是元大都,很适合当王城!”

朱瀚看着朱元章和朱标,对他们说道:“元大都是前朝故都,你们可能觉得此地不祥,不适合当国都,但在我看来,元大都是最适合当国都的地方,现在大明真的是富有四海,所以国都的作用更倾向于地理位置,而不是考虑周围能不能养得起国都得消耗。”

国都消耗的,最多的无非就是粮食,至于其他的……元大都周围都可以成为物品的供应点。

元大都是最适合的。

而朱瀚提起元大都,无疑是给朱元章以及朱标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两人纷纷沉默下来,考虑朱瀚的提议是否正确。

然后朱元章和朱标都发现,朱瀚提及的元大都,还真是一个好地方。

周围有港口(齐鲁、津门),还可以连接草原,只要铁路和公路开通,对南方的统治也不在话下,再者……大明的华夏国都,设立在应天,这个地方是位于南方的,就算把明的国都迁到燕京,还有应天对大明本土掌控呢,出不了什么问题。

这么一来,那就有得谈了。

朱元章不由得点点头:“嗯,七五说的不错,燕京是个不错的选择,华夏是大明最重要的地方,把华夏的国都设置在应天,把大明的国都设置在燕京,一南一北可以更方便的掌控整个华夏。”

朱标也点点头:“嗯,不错,我爹说得对。”

朱瀚继续道:“把国都设置在燕京,还有另外一方面的考量,我们大明是在元朝垮台的基础上成立的,大明战胜了元朝……这样以来,对其他想要造反的人来说,是一种特别大的压力,他们想要将大明取而代之,就需要攻占大明的国都。”

“呃……”

朱标有些犹豫,对朱瀚道:“叔,我们现在就考虑大明灭亡,是不是早了些?”

“早什么早?一点都不早!”

朱元章反而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