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财源滚滚(2/3)

意来东京是肆意妄为,再怀疑他其实是在打着外贸的名公款出国旅游。

而且关键是哪怕过了新年,坛宫饭庄的这种消费势头也依然没有降低太多。

大规模的忘年会是没了,可因为了解了坛宫饭庄的烹饪水平,回头客多了不少。

甚至宁卫民在私下里都听到有客人在议论,“啊哟,原来华夏皇帝吃的筵席这么便宜啊!味道是不错可也有点油腻。尤其这价格嘛……比起怀石料理来,还是要差不少啊?两个人只花个十万円就足以吃得满不错了,看来还是咱们日本贵族的饮食档次要更高上一筹啊!”

“是啊,中餐价格也就这样了,永远无法与米其林三星的餐厅相比。你们知道吗?东京目黒区三田的那家法式餐厅惠比寿人均最低消费五万日円起,现在一晚花上百万大有人在。这里还真实惠啊。哈哈!”

为此,宁卫民也不知是该笑还是该骂。

心说了,看来老子还是太心慈手软了!

于是为了为国争光,摆脱“实惠”这样的羞辱,他不但已经决定要重新制作菜单,要涨价了。

而且也越发期盼胭脂米和宫廷黄的丰收赶紧到来,还有了进一步乘胜追击的想法。

默默开始盘算是不是应该在大阪、京都这样的地方再开分店的事了。

还不独宁卫民负责经营管理的坛宫饭庄是这样,由玛利亚替他和阿霞经营管理的“赤霞”俱乐部也是蓬勃向上,完全突破了利润瓶颈。

由于各行各业都有花不完的钱,宁卫民认识的有头有脸的人物越来越多。

在善于拿捏男人的妈妈桑玛利亚的精心维护下,这家俱乐部已经在银座迅速蹿红。

现在就连著名小说家松本清张和阪和兴业的北茂社长,山一证券的社长野泽正平,都成了赤霞俱乐部的常客。

俱乐部每月利润达到两千万円已经完全不是问题。

正在朝着三千万円的月利润额前景。

至于宁卫民名下,完全归属于他自己的私人产业更是财源广进。

拿最不起眼的惠文堂书店来说,因为地段太好,哪怕每天营业时间不长,但并不缺少顾客。

尤其是这里还销售别处吃不到的华夏点心,书籍和摆设也相当具有华夏风情,算是独具一格。

只要来过一次的客人多数都会对这里留有深刻的影响,以至于闹中取静的回头客越来越多。

甚至连东京大学的著名汉学者沟口雄三也成了定期来书店的熟客。

而受宁卫民雇请,为电视剧《红楼梦》和一百二十回的小说《红楼梦》做译文的日本红学家——伊藤漱平,也会时不时来书店坐一坐。

既是寻找灵感,也是查找资料。

要知道,宁卫民在日本逛旧货市场,收古董的时候,见到中文书籍就会顺手买下来。

再加上前前后后几次回国,他也带过来不少中文书籍。

尤其是这次带回来的不少连环画,非常受书店常客们的喜爱。

所以作为一个书店,这里已经颇有东京第一中文书店的气象。

虽然不能公然销售中文书籍,但却可以让顾客现场翻阅,甚至是借阅。

而且由于著名学者经常光临,京城的花茶和绿茶和比较高级的手磨咖啡,也逐渐成为了店里新的项目。

可以说哪怕作为一个咖啡馆,惠文堂书店都算是成功了。

无论利润还是流水都在日复一日的持续稳定地增长。

起码在东京的汉学者之间,已经小有名气了。

如果不是当下人工太贵,合格的长期工不好雇请,眼下只能靠香川凛子和谷口辛佑用业余时间来打理。

惠文堂书店的经营情况无疑还会更好,营业额和流水翻倍不成问题。

何况即便如此,仍旧没把宁卫民在店里寄售的华夏工艺品算在内呢。

这个新年,最可喜的现象就是,根本没有促销活动,店里的华夏工艺品就几乎销售一空。

就连货架上当做样品的料器葡萄都被人以重金给买走了。

店里常来常往的客人,许多人都认为这些独具风情的东西作为圣诞礼物或是新年礼物送给家人和朋友,再合适不过了。

而且因为物以稀为贵,也没人质疑价钱。

恰恰相反的是,店里的中式饽饽倒是在年前被人预定了不少的礼盒。

这无疑带给了宁卫民一笔不小的意外之财,足以抵消他买断电视剧《红楼梦》海外版权的收购成本,不能不说是让他喜出望外的好消息。

不过话说回来了,无论餐厅,俱乐部,还是书店,要是和宁卫民的大刀商社比起来,那可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随着这个名为黄金时代实为泡沫时代的时期到来,兜里有钱的曰本人越来越多,旅游业和航空业也都在这一阶段大力发展。

去年的圣诞节和随之而来的新年就成了日本人出国游和去欧美“买买买”的爆发点。

就算受限于时间和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