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空前大战(3/4)

硬顶恐怕是顶不住的,我的看法是不能坐等日军打下门来,得主动出击!”

郑卫国忙道:“哦。往哪儿打?”

周参谋拿起一棍小木棍往沿津浦线往南一划。坚定地说:“往南打。打穿整个山东走廊,把华北和华中连成一片!”

郑卫国哈哈一笑,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周参谋笑道:“怎么。总座也是这个想法。”

郑卫国摇了摇头,解释说:“八路军方面也是这个意思。他们已经决定由129师和115师分别组成几个南下支队,分别向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发展。同时在华北做好战争动员,打扫好房间,准备招待‘客人’,把这叫做‘巩固华北,发展华中’!”

“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周参谋在嘴里念叨了几遍,摇头笑道:“人家是从战略高度考虑的,我考虑的只是战术层面,不能跟人家比,不能比啊!”

郑卫国笑了笑,说:“哎,我们是军队嘛,把战术方面捋顺了,战略也差不到哪儿去!”又问道:“参谋,根据你们的兵棋推演,根据地真的不能守吗?”

周参谋闻言叹一声,面色凝重地摇了摇头,连说三句:“难!难!难!”

郑卫国沉声道:“如果能保住根据地,花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周参谋有些疑惑地反问道说:“总座,你不是一直主张不与敌军主力硬拼的吗?为什么坚持要打这一仗?”

又解释说:“我认为您之前的判断是正确的,日军之所以这么猖狂,很明显是为了挺进东南亚做准备。既然日军的目标是东南亚的战略资源,其主力肯定是在华北呆不的,我们有必要在华北跟小鬼子顶牛吗?”

郑卫国犹豫了一下,说:“可是我军现在今非昔比,是华北乃至全中国、全亚洲首屈一指的大兵团。就这么放弃了根据地,怎么向国人交待,怎么向养育我们四年的冀中人民交待?”

他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五一大扫荡”之前,当时的冀中领导人会犹豫再三,以至于错失战机,导致根据地丢失,部队也损失惨重,获得了一个最差结局。其实不是他们没看到后果,而是这个决断委实太难下了。总怀着侥幸心理,以为可以保住根据地。

周参谋反问道:“可是总座,您有没有想过,一旦顶牛,两军就会在华北平原上反复拉剧,甚至会把日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到时候只怕死伤的百姓更多。而且打到最后,根据地也未必保得住!”

郑卫国沉默良久,其实在想到“五一大扫荡”时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过了半晌他终于开口说道:“唉,老周,你的意见是对的!不过,根据地得安排部队留守,这是我们的国土,不能让敌人‘无血占领’!”

周参谋松了一口气,说:“这是自然!”又笑道:“小鬼子的脾性就是欠揍,你越让他越嚣张,打一顿他反而老实了。”

三天之后,冀中的战争机器全面启动。率先行动的地方工作部门,大量人员被精简,或者转入地下工作,或者暂时编入军队的工作队。各县委县政委联署办公,标准是不超过十个人,全部家当可以用一辆马车拉走。

、教、卫等公共单位也在转移之列,有附属校的暂时停止招生,新生经过应急训练之后,全部疏散转移,教官和员部分转移到山区,部分加强到部队。

各小型兵工厂虽然还在加足马力生产,但都制定好了周密的撤退方案,随时可以撤入附近的地下通道。

与此同时,日军方面也在加紧调集兵力和物资。周参谋指着地图讲道:“诸位请看,日军现在分三路进兵。第一路是北宁线(北平到沈阳),这条铁路已经被日军修复,而且进行过技术升级,据说日运输能力大有提高,每天最多能跑八十对列车!”

程政委忍不住问道:“这个八十对列车是什么概念?”

周参谋解释说:“这个不是双线铁路吗?就是每天上行八十列,下行八十列。”又笑了笑,说:“可能说八十列大家没有很直观的感觉,嗯,就用军队来换算吧!一个三单位制师团连同装备和军需,大约需要100到200节车皮,而八十列就有九百到一千节车皮。”

众人听了不禁相顾骇然。程政委倒吸一口凉气,赶紧问道:“这么说的话,小鬼子岂不是一天就能从东北拉来五到八个师团?”

周参谋点头说:“理论上是这样!不过小鬼子现在是江河日下,物资调度能力已经大不如前。这种国力上的硬伤,不是一两条铁路就能弥补的。据我的判断,日军一天能运来一个师团就不错了。”

呼!众人舒了一口气,纷纷埋怨道:“哎,参谋,您老就知道吓唬人!”

周参谋摆手笑道:“我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日军此次来犯非同小可。除了北宁线以外,还有天津和青岛两处海港。海运大家都知道,大一点儿的船动辄几千吨,甚至上万吨,运输能力比铁路只强不弱。所以战斗一旦打响,日军的后援和物资就会源源不断地赶来!”

说着扫视大家一样,告诫道:“我知道这两年大家是顺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