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7章 定人事(2/4)

是属于边缘的侍中,怎么可能知道如此重要的军事数据?

刘协目光闪动了两下,又问道,『若是子孝将军进武关,又有几分胜算?』

『这……』种辑低头,吭哧半天,『或有七八分……』

说了之后又连忙往回兜,『不过以襄阳北上,皆为山道难行,这武关,又是骠骑多年精修,易守难攻,这胜负……也不太好说……』

刘协吸了一口气,沉默了片刻,『如此,便是烦劳爱卿先下去,将荆北军事整理一二,上报于朕……』

种辑一愣,旋即领命,『微臣遵旨。』

刘协看着种辑退下,眉头微微皱起。

他作为天子,关心天下战局变化,有错么?

如果他不知道什么事情,让臣子去帮忙找些资料,有错么?

可是作为天子,却不能从尚书台那边得到最新的战局变化,也不能从曹操那边得到具体兵力配比,而是需要其他的人去查看,这无疑已经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了……

只是这信号发出去,会有多少回应呢?

刘协坐在宝座上,看着夕阳落下,沉默不语。直至夕阳的光辉消失在大殿的门口,金黄色的地板渐渐变成了灰黑。

……

……

酒泉。

即便是留下了一部分人马,供张辽在河西运作,斐潜剩下的大部队依旧有很大的威慑力,让西凉大户大姓屁都不敢多放一个。

凉州三明,现在只剩下了一个。

原本在西凉和西域无法无天的马贼,斐潜也拿出了人头赏和功勋比率,再加上张辽的个人武勇,军事才能,西凉这一块持续游历在大汉边缘的法外之地,很快就会迎来一个新的秩序。

张辽和杨阜,跟在斐潜身侧,随着大军缓缓前行。

这两个人之前在平雪区之乱的时候搭档过,现在重新聚到了一起。杨阜从西平而来,就是为了和斐潜、张辽商议定策。

现在商议完了,斐潜准备回军。

虽然张辽这几天一直都在跟着斐潜,得了不少指点,但是真到了分别的时候,依旧不免心中有些不安。

斐潜看了张辽一眼,然后驱马上了一旁的土台之上,对跟上来的张辽杨阜说道:『文远、义山,不必远送了……就到这里罢,若还有什么未尽之事……可急信上报于某……』

张辽对斐潜说道:『主公,现有一事……这当下西凉投军之人……敦煌太守赵元嗣问了几次了,询问这些投军之人要如何处置……』

斐潜失笑道:『投军?呵呵……这张氏不死,便是无人投军,张氏一亡,便是报效者众。』

杨阜说道:『闻敦煌太守赵元嗣与张氏子芝甚密……不过,与大户交好,也是地方寻常事……』

斐潜点了点头。

这很正常。

不正常当中的很正常。

即便是到了后世米帝,好多地方议员什么的,不也是要当地大企业大财阀的脸色,叫议员撵狗就不敢抓鸡。

敦煌太守赵袭也是名士,关中人。早年他在关中的时候,就有声名,喜好书法,所以或许也这是赵袭之所以能在敦煌待得住的原因之一。

至于其他的原因么……

敦煌从延熹年间,就渐渐地脱离了大汉的统治,即便是中央朝堂派遣了太守,也往往或是在任上干不了多久,或是干脆就死在了半道上。当年大将军何进还活着的时候,曾经举荐赵岐去担任敦煌太守,结果赵岐半路上就被反叛军抓获,费尽口舌才得以幸免,然后便是直接逃了回来。据赵岐声称,他在陈仓之时又遇到乱兵,只能裸身自救,躲在草丛中十二天不进食……

裸身自救十二天不进食什么的,当然就是赵岐给自己脸皮上贴纳米发光材料了,听听也就是了,就跟卧冰求鲤一样,是属于傻子筛选器,但是河西之乱象可见一斑。

赵袭之职和之前的酒泉太守徐揖一样,都是在斐潜还没有获得西京尚书台的权柄之前,或是之初的时候,曹操假借天子之名分封的。

当时曹操还封过一些其他的人……

这种掺沙子的行为,是摆在台面上的阳谋。

斐潜当时也在向山东倾倒沙子,当然也不能拒绝曹操扔过来的几把沙子。而且拒绝曹操提升关中或是山东的一般士族,也会让这些士族对于斐潜的新兴整体产生厌恶,不利于斐潜推动新政策,以及开辟青龙寺吸引人才。

徐揖,赵袭等就是当时受到了曹操封赏成为了河西之地官吏的一批人。

徐揖是山东之人,赵袭则是关中人。

但是不管是哪里人,都一样面对着地头蛇的问题。

斐潜当时没有时间抽出手来收拾西凉,所以干脆就置之不理,让这些人和西凉大户争斗,能赢了当然好,输了也问题不大……

徐揖和赵袭,显然并没有能在争斗之中占据上风。

虽然说没有中央的支持,地方官吏确实难以和地方大户大姓抗衡,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刘表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