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7章化性起伪(2/4)

,要整个的大汉。

当然不是以武力征服,而是用文化征服。

有时候斐潜都相当的佩服郑玄,这个老先生,一生当中,确实是为了儒家经文的传授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甚至可以说以一人之力压制了整个大汉所有的派别,如果说汉末之时吕布是战场之上,武力的巅峰,那么郑玄就是经书之中,文学的强者,打遍天下无敌手。

郑玄所注的古文经学费氏《易》流行之后,今文经之中的施、孟、梁邱三家《易》便是几乎等同于废止了……

郑玄注了《古文尚书》之后,今文经的欧阳、大小夏侯三家《尚书》便逐渐的散失了……

郑玄笺注了古文经的《毛诗》,那么今文经的齐、鲁、韩三家的《诗》也就渐渐没人去看了……

郑学的出现,使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变化。

在斐潜还没有彻底统一大汉之前,郑玄已经几乎是做到了在经学上的统一……

所以郑玄的态度很重要。

然后郑玄也知道斐潜对于他的态度也很重要。

所以这一次,听闻是他的弟子出了问题,郑玄就来了,只不过没想到斐潜并没有指责这些弟子是无能,亦或是无为,而是直接扔出了证据,证明这些人是贪腐!

如果是无能,这些人挂冠退位,便是有让贤美名,如果是无为,这些人不侵扰地方,便是有上古之风……

只有贪腐之罪,是怎样圆都圆不过去的,能说这些人贪钱享受,就是为了斐潜着想?吃肉喝酒残害百姓就是为了斐潜的大业?

而且因为诸葛亮收集的证据,所以记录详实,就连具体金额都有,所以一点遮掩求情的办法都没有。

因此郑玄迅速的转变了策略,然后干脆将这件事揽到了自己手里,反正只是宣布一下斐潜提出来的三条律法而已,至于后续的具体操作也是斐潜在做。

郑玄不仅可以借此机会买个好给斐潜和诸葛亮,还可以同时挽回一些自己的郑学派系的声名。

除此之外,郑玄此举同样也免除了后续的麻烦。这些人既然是挂着郑学的名头,那么做出事情来自然有人就会找到郑玄头上,同时这些人即便是被处理了,难免会牵扯到更多的人下水,现在郑玄出面表示,这些人只是混入郑学之中的投机分子,是害群之马,自己一时不慎没能察觉,现如今发现问题,便是开除门墙,割断关系,其所做所为就跟郑学没什么关系了……

甚至还有一些额外的好处……

诸葛亮毕竟没有后世临时工的经验,竟然一时间被郑玄举动搞得有些感动,然后被斐潜一瓢冰水泼到脑袋上,冷静倒是冷静下来了,只不过多少有些丧气。

主公莫非视世人皆恶乎?诸葛亮问道。

斐潜哈哈笑笑,没有说对,也没有说不对,而是说道:孔明以为,郑公此去,宣律于众,可解贪腐乎?

诸葛亮摇了摇头说道,仅有律而不得行,不可解也。然严律而制,难免朋党构陷,便是官吏惶恐,多有崩坏。

故所以然?斐潜又问道。

诸葛亮皱眉,看了斐潜一眼,叹息了一声,化性起伪……

然。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斐潜缓缓的说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今便是然何为……人非善也,亦非恶也,以善恶论之,多有偏颇,唯有四字可囊括之……

趋利避害……诸葛亮又是叹了口气,说道。

然。斐潜点头。

曾有酸儒羞言利,然则利之一字,小则商贾铢锱,大则山川边土,内有私心执念,外有门楣声名……斐潜背着手,任凭寒风将大氅边角席卷,故若权柄于世一日,便不可尽除之!贪官之中亦有能臣,清官之内亦多酷吏,钱财迷眼,声名乱心,若汝强求天下皆圣贤,天下人便视汝如贼寇……

诸葛亮愣了一下,旋即说道:主公……既是如此,这贪腐……究竟应该如何?

斐潜指着前方远处,孔明可知冬雪何用?为何有瑞雪兆丰年之说?

冬雪……

诸葛亮仰头而望,之见雪花从天而来,不急不缓,似乎毫无目的,又不可阻扰,直落而下,目之所及的一切,都染上一层洁白……

……(^Д^)つ·?*……

在长安之中某处。

众人高坐于堂内,然后有仆从引了一人至堂下,旋即在堂内之人的示意之下匆匆而退。

堂下一人俯首于地,虽然说没有抬头,但是似乎感觉到了众多的目光落在身上,颇有些不自在的抖动着。

某问,汝答。知否?

是,小的明白……

汝于何处做事?

回家主,小的在美阳以西,大概十多里地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一个庄子,很大,有很多人……

你在其中做些什么?

回家主,小的就是将炭碾成粉,再筛细清洗,然后做成细粒……

然后这炭又做成什么?

小的不清楚……还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